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07
2024
12

健康科普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

发布日期:2024-12-07 17:15    点击次数:111

光明中医2012年9月第27卷第9期 

董宏利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 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 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 采用小样本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经治疗后, 患者PSQI及SRSS分数均明显降低, 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 , 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7%。结论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疗效显著。

关键词:失眠肝郁化火丹栀逍遥散加减中医药疗法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2.09.034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生理现象, 与健康息息相关, 而睡眠障碍往往会导致人体免疫力、记忆力下降, 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同时还容易诱发高血压、神经衰弱, 甚至造成猝死。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的心理压力也愈来愈大, 失眠症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现代医学认为, 造成失眠的因素较为复杂, 或由心理因素诱发, 或由躯体疾病引起, 焦虑、抑郁、适应障碍是失眠的主因。目前对失眠治疗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多依赖药物治疗, 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可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 甚至损害健康。自2010年10月~2011年10月, 笔者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失眠3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治疗30例病人, 均为本院门诊病人, 其中男12例, 女18例;年龄最大的60岁, 最小的22岁, 平均 (29.25±7.45) 岁;病程为1个月~13年, 平均 (9.25±3.55) 个月。其中有20例既往曾服阿普唑仑、舒乐安定、思诺思等治疗, 且逐渐加量服用, 其中10例服药仍不能入睡, 转而求助于中医。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4月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标准如下:① 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 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 或醒后不易再入睡, 醒后不适感, 疲乏, 或白天困倦等;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②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③ 病程至少每周发生3次, 并至少已持续1个月;④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365站群VIP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和《中医内科学》[3]制定, 失眠诊断标准:①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 醒后不寐, 重者彻夜难眠。②常伴有头痛, 头昏, 心悸, 健忘, 多梦等症。③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肝郁化火型诊断标准, 主症:不寐, 急躁易怒, 严重者彻夜不寐。次症:胸闷胁痛, 口渴喜饮, 不思饮食, 口苦而干, 目赤耳鸣, 小便黄赤, 或头晕目眩, 头痛欲裂, 大便秘结。舌象:舌质红, 苔黄或黄燥。脉象:弦数或弦滑数。

1.3 治疗方法

① 患者在基础疾病治疗的同时, 原来服用抗焦虑药及镇静安眠药的患者继续维持原剂量, 未服用西药的患者予纯中药治疗。② 中药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减每日1剂, 药物组成:牡丹皮10g, 焦山栀10g, 柴胡10g, 白术15g, 白芍10g, 当归15g, 茯苓15g, 茯神15g, 炙甘草6g, 薄荷6g (后下) , 生姜10g, 夜交藤30g, 远志10g, 合欢皮15g, 柏子仁15g, 生龙齿30g (先下) , 珍珠母20g (先下) , 焦山楂15g。每日1剂, 睡前口服, 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及全国协作组制定的睡眠状态自评量表 (SRSS) 标准[4]。所有受试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PSQI表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 总分范围为0~21分, 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SRSS表用于有睡眠问题患者治疗前后评定效果对比研究, 总分范围为10~50分, 总分数愈高, 说明睡眠问题愈重、愈多。同时按《精神疾病治疗结果标准修正草案》中失眠的疗效标准[5]。痊愈:治疗后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在6h以上, 睡眠深, 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 睡眠时间在3h以上。有效: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 但不仍足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2.2 治疗结果

2.2.1 治疗前后PSQI及SRSS评分比较

见表1。结果表明, 经治疗后, 患者PSQI及SRSS分数均明显降低, 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 。

2.2.2 疗效

本组临床痊愈6例, 占20%;显效18例, 占60%;有效5例, 占16.7%;无效1例, 占3.3%;总有效率96.7%。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随访1个月, 患者皆诉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无明显复发。且其中同时服西药治疗的20例患者疗程结束时西药皆逐渐减量, 其中5例完全停药。

3 讨论

失眠在中医多被称为“不寐”, 在《黄帝内经》中又称“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 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 轻者入睡困难, 或寐而不酣, 时寐时醒, 或醒后不能再寐, 重则彻夜不寐。失眠症患者多思多虑, 多由五志过极、劳逸失调引起。而《黄帝内经》上说:“肝者,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肝藏魂, 主情志, 喜条达, 恶抑郁。若数谋不决, 或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 气枢不转, 欲伸则内扰神魂而致不寐”。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 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以青年及中年患者居多, 有很大的生活、工作、学习压力, 经常熬夜, 这种长期的精神压力, 多思多虑, 肝气被郁, 失于条达之性, 疏泄功能失职;后天之本脾胃运化无力, 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 致痰湿瘀浊诸阴邪变生, 阴盛逼已虚之阳气浮越于外, 阳气无以潜藏, 发为不寐。吴丽丽等[6]对小鼠进行实验研究观察丹栀逍遥散有关抗抑郁的神经药理学作用, 发现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本方中栀子苦寒, 清宣郁热, 解郁除烦, 导热下行;牡丹皮清热凉血, 两者均为清肝泻火之要药;柴胡疏肝解郁, 合白芍以平肝, 而使木得条达。同时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木盛则土衰, 甘草、白术和中而补土。且虚则血病, 茯苓健脾宁心, 山楂消食健胃, 行气, 助甘术以益土, 而令心气安宁。茯神、夜交藤宁心安神;珍珠母平肝潜阳, 定惊明目, 合欢皮、柏子仁、远志;解郁养心安神;生姜暖胃祛痰, 调中解郁;薄荷搜肝泻肺, 理血消风清头目。诸药合用, 肝火得清, 肝郁得解, 心神得宁, 失眠自愈, 故取得满意的疗效,

除上述药物治疗外, 应当注意患者的精神情绪, 做好心理咨询, 帮助患者解除心结, 消除思想顾虑, 避免情绪波动, 睡前不用烟酒浓茶等刺激之品, 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 定时作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S].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993:186.

[3]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113.

[4]李建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 (SRSS) [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 3 (8) :353.

[5]王彦恒.实用中医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89-98.

[6]吴丽丽, 徐志伟, 严灿, 等.逍遥散和丹栀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研究, 2003:16 (3) :14-15.

图片

图片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4年01 期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40例小结

王良鑫  湘潭市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 :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 0例失眠患者口服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结果 :治愈 1 9例 , 显效 1 0例 , 有效 7例 , 无效 4例 , 总有效率达 90 %。结论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失眠肝郁化火丹栀逍遥散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47 (2004) 01-018-01

站群论坛

失眠是—种常见病、多发病, 病程长, 缠绵难愈, 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目前无论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笔者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本病,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均来自本院1998年~2003年1月中医门诊病例, 其中男16例, 女24例;年龄25~65岁;病程1月~10年。排除脑、身体疾病或其他神经、精神疾病及药物因素引起的失眠。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失眠实证诊断标准[1]。证属肝郁化火, 临床表现以心烦不能入睡, 烦躁易怒, 口渴喜饮, 目赤口苦, 便秘, 尿黄等为主症。

2治疗方法

基本方:丹皮10g 山栀子10g 当归10g 白芍15g 柴胡10g 茯神15g 夜交藤15g 生龙骨20g 生牡蛎20g 花粉10g 知母10g 甘草5g。每日1剂, 分2次煎服, 服法遵许叔薇“日午夜卧服”, 一煎午睡前服, 二煎晚间睡前服。停用西药催眠药, 晚餐后禁饮茶及咖啡, 按时睡卧, 排除杂念。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根据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定标准[1]拟定。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显效:睡眠明显好转, 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 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 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

3.2 治疗结果

治愈19例, 显效10例, 有效7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达90%。

附 典型病例

刘某, 女, 48岁, 2002年8月10日就诊, 主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半年, 起初每夜最多能睡2~3h, 且多梦易醒, 逐渐发展至彻夜不眠, 开始服用安眠药有效, 但不能停药, 后来逐渐失效, 遂看中医。就诊时症见:彻夜不眠, 心烦, 口干口苦, 头晕胀, 尿黄, 大便结, 舌苔薄黄少津, 脉弦数。服用丹栀逍遥散加减7剂后复诊, 每晚可睡4h以上, 心烦及头晕胀明显好转, 口干减轻, 大便通畅。前方再服7剂, 每晚可睡6~8h, 其余症状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 嘱原方再服1周, 随访半年未复发。

4讨 论

失眠症病因病机复杂, 中医学认为失眠最基本的病机就是气血脏腑功能失调, 阴亏于内, 阳浮于外, 阴阳失交, 使阳不入阴, 心神不安导致失眠。治疗必须调整阴阳, 分虚实论治, 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肝郁化火之失眠症, 治宜清肝泻火。本方中丹皮、栀子为清肝泻火之要药;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神、夜交藤宁心安神;龙骨、牡蛎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花粉、知母清热生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 肝火得清, 肝郁得解, 心神得宁, 失眠自愈。服药时间遵“日午夜卧服”能更好地发挥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1辑) [S].1993.186, 187

图片

​吉林中医药 2009年6月第29卷第6期

丹梔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疗效观察 

梅群丽  董梦久  陈景辉  湖北中医学院

摘要: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分别用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和西药舒乐安定治疗,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和睡眠改善时间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77.98%,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睡眠改善时间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丹栀逍遥散/治疗应用失眠/中医药疗法肝郁化火型舒乐安定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699(2009)06-0475-02

失眠是临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在各方面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加,失眠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1]。长期失眠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害,容易引起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笔者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失眠的诊断标准。证属肝郁化火型,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心烦易怒,口渴喜饮,目赤口苦,便秘,尿黄等。排除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或其他神经、精神疾病及药物因素引起的失眠患者。

1.2 一般资料

72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均为2008年3月—12月间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1.6年。对照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22~69岁,平均42.1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1.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统计学方法

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侧或双侧t检验,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药物组成:牡丹皮10 g,炒栀子10 g生地黄10 g,白芍10 g,柴胡10 g,炒白术10 g,茯神15 g,夜交藤15 g,生龙骨30 g(先煎),生牡蛎30 g(先煎),知母10 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法遵许叔微“日午夜卧服”,一煎午睡前服,二煎晚间睡前服,连服30 d。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1 mg,睡前服,连服30 d。

两组患者均停用其它治疗本病药物,且晚餐后禁饮茶及咖啡,按时睡卧,排除心中杂念。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失眠疗效标准拟订。临床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

3.2 治疗结果

3.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8例,好转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2.2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时间改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改善时间比较()h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讨论

失眠在祖国医学中属于不寐、不得眠范畴,多由七情所伤、思虑劳倦太过或暴受惊恐等原因引起。其病机为气血失调,阴阳失和,脏腑功能紊乱,以致心神不宁,神失守舍而不得寐[3-4]。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失眠患者大凡由于七情所伤,首伤于肝,肝在生理上与心母子相生[5-6]。肝主疏泄,可调节情志,协调气血运行。肝失条达,久郁则化热,热久必生火,火热上扰心神致心火亢盛,则夜不安寐[7]。方中牡丹皮、炒栀子为清肝泻火之要药,柴胡疏肝解郁;肝为藏血之脏,生地黄、白芍柔肝补肝养血;肝病又最易传脾,脾胃不和而卧不安,则以茯神柔肝安脾,又能宁心安神;夜交藤养心安神定志;生龙骨、生牡蛎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知母清热生津;甘草和中。诸药合用,肝火得清,肝郁得解,心神得宁,失眠自愈。

除药物治疗之外,还应注意病人的精神因素,劝其努力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避免情绪激动,睡前不吸烟,不饮酒,不饮浓茶,并采用热水泡脚、揉按足心等养生方法,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同时善于利用精神治疗及生活调摄,可增强疗效。失眠患者大多病程较长,治疗难取速效,应坚持长期服药,守方治疗,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庚生,胡纯明.中西医临床精神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6-187.

[3]马云枝,左庆选.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初探[J].中医研究,2007,20(2):49-50.

[4]周云彪,李月岚.丹栀逍遥散临床运用举隅[J].吉林中医药,2007,27(6):45-46.

[5]张国斌.丹栀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1例[J].吉林中医药,2004,24(6):23.

[6]秦应娟.辨证分型治疗偏头痛7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4,24(5):20-21

[7]李学锋.失眠症的辨治体会[J].光明中医,2008,23(1): 67-68.

[8]林晓波.失眠症的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17(4):546-547.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Powered by 健康生活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