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站群论坛病史摘要
李某,男,45岁,2012年09月25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咳痰4年。
四诊信息
咳嗽阵发,咳甚则喘,胸闷憋气有窒息感,咽部异物感,无流涕,纳食可,睡眠欠佳,二便调;舌质淡红,苔黄,脉弦。
中西医诊断
中医诊断:风咳 风邪犯肺,肺失宣降,气道挛急证;西医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
干预措施
以苏黄止咳汤为主方,处方:炙麻黄8 g,杏仁10 g(后下),蜜紫菀15 g,苏子10 g,苏叶10 g(后下),炙枇杷叶15 g,地龙10 g,蝉蜕8 g,五味子10 g,牛蒡子10 g,浙贝10 g,白果10 g,蜜百部10 g,白茅根15 g,前胡10 g,生甘草10 g。
疗效转归
二诊咳嗽、喘憋未有发作。三诊咽部症状明显好转,无咳嗽、喘息等不适。四诊不咳,不喘,无气短,因车祸致特殊体位有胸痛。五诊咳嗽近一月有两次发作,应用药物自行缓解,胸痛消失
李某,男,45岁。2012年09月25日,门诊(中日友好医院)。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4年。
【现病史】患者4年来反复咳嗽咳痰,痰色白量少,易咯出,时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未予系统诊治。
【四诊信息】现咳嗽阵发,咳甚则喘,胸闷憋气有窒息感,咽部异物感,无流涕,纳食可,睡眠欠佳,二便调;舌质淡红,苔黄,脉弦。
【病名】风咳
【辨证】风邪犯肺,肺失宣降,气道挛急证
【治法】疏风宣肺,止咳利咽
【方药】炙麻黄8 g,杏仁10 g(后下),蜜紫菀15 g,苏子10 g,苏叶10 g(后下),炙枇杷叶15 g,地龙10 g,蝉蜕8 g,五味子10 g,牛蒡子10 g,浙贝10 g,白果10 g,蜜百部10 g,白茅根15 g,前胡10 g,生甘草10 g。
21剂,水煎,日一剂,分2次服
下一步完善肺功能激发试验。
【二诊】2012年10月16日
服药后咳嗽、喘憋未有发作,畏寒,纳可,二便调;舌质淡,苔略黄微腻,脉弦。
辅助检查:肺功能示肺通气功能正常,激发试验(+)。
病名:风咳(咳嗽变异型哮喘)
辨证:风邪犯肺,痰热蕴肺,肺失宣降证
治法:疏风宣肺,止咳利咽,清肺化疾
方药:上方去前胡10 g、白茅根25 g,加黄芩10 g、鱼腥草30 g。
30剂,水煎,日一剂,分2次服
【三诊】2012年11月20日
目前咽部症状明显好转,无咳嗽、喘息等不适,饮食可,眠差,多梦,二便可;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辨证:风邪犯肺,肺失宣降,气道挛急证
治法:疏风宣肺,止咳利咽
方药:炙麻黄8 g,杏仁10 g(后下),苏叶10 g(后下),炙枇杷叶15 g,五味子10 g,地龙10 g,蝉蜕8 g,牛蒡子12 g,浙贝10 g,黄芩10 g,鱼腥草30 g,白果10 g,炒枣仁15 g,远志10 g,生甘草10 g。
30剂,水煎,日一剂,分2次服

【四诊】2012年12月18日
服上方后,不咳,不喘,无气短,因12月09日车祸,右胸4、5肋骨折后出现呼吸困难一天,现不喘,无呼吸困难,特殊体位有胸痛,纳食可,睡眠欠佳,盗汗,大便正常;舌质暗,苔黄腻,脉弦。
辨证:痰热内蕴,气滞血瘀证
治法:清热化痰,活血止痛
方药:黄芩10 g,鱼腥草30 g,金荞麦30 g,炙枇杷叶15 g,杏仁10 g(后下),全瓜蒌25 g,元胡10 g,丹参10 g,佩兰12 g,川连10 g,太子参15 g,白茅根25 g,白果10 g,炒枣仁15 g,生甘草10 g。
14剂,水煎,日一剂,分2次服
【五诊】2013年01月18日
病情平稳,咳嗽近一月有两次发作,应用药物自行缓解,胸痛消失,纳差,盗汗好转,口干,喜嗽嗓,睡眠欠佳,大便可;舌质暗,苔黄腻,脉弦。
辨证:痰热内蕴,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证
治法:健脾化痰,降肺止咳
方药:炙枇杷叶15 g,杏仁10 g(后下),蜜百部10 g,苍术10 g,蝉蜕8 g,五味子10 g,佩兰15 g,白果10 g,炒枣仁15 g,制首乌10 g,生龙牡各30 g,香附10 g,浙贝10 g,白茅根15 g,生甘草10 g。
15,水煎,日一剂,分2次服
按语
此患者病程较长,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咳甚则喘,咽中异物感,查肺功能示肺通气功能正常,激发试验(+),故咳嗽变异型哮喘诊断明确。此证属中医“风咳”范畴。因“风为百病之长”“风为六淫之首”,具有“风之善行数变”“风性挛急”“风胜则动”的特点,临床上咳嗽可以突然发作,出现阵咳、顿咳、甚至呛咳,有时是一种难以抑制的刺激性、挛急性咳嗽,常伴有鼻塞、流涕、鼻痒,有时咽与气管部位痒感,痒即引发咳嗽不断,有时会有过敏因素,冷风、异味、油烟、污浊空气易于诱发,有时会有气道高敏或气道高反应性等。一诊后患者咳嗽、喘憋即未发作,二诊舌苔较前黄腻,效不更方,加黄芩、鱼腥草清热化获;三诊诉眠差、梦多,加酸枣仁、远志养血安神助眠;四诊咳嗽消失,外伤后胸痛,且痰热象明显,风象不明显,故改变治疗思路,去疏风止咳药,加金荞麦、瓜蒌、白茅根、黄连、佩兰等清热化痰,元胡、丹参理气活血止痛;五诊胸痛消失,去元胡、丹参,仍失眠,加重镇安神之生龙牡,舌苔仍黄腻,去太子参,加苍术燥湿健脾。经治疗后患者咳嗽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通过调制,生活质量有很大提高。晁老首诊抓住疏风宣肺、止咳利咽为本,应用炙麻黄、杏仁、紫菀、苏子叶、炙枇杷叶、地龙、蝉蜕、蜜百部等药宣肺气,止咳痰。病人喘久,气阴不足,注重纳气敛汗扶正,运用太子参、五味子、麦冬、浙贝母等药益气养阴。根据不同症状随证加减用药,加入白茅根、鱼腥草、黄芩清热化痰,苍术、佩兰清热燥湿。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文章来源
中国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国医大师案例集
https://cccl-tcm.cacm.org.cn/subPoolArticle?index=-1&subId=8&lang=zh
图片
( 所有作者均声明本文章不存在利益冲突 )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