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穴位,堪称人体中的长寿瑰宝。此穴位得名源自其作为阴经之气汇聚交汇的关键位置。会阴与头顶百会穴遥相呼应,形成一条贯穿全身的能量通道,对精气神的流通至关重要。
百会穴向上承接天地阳气,而会阴穴则向下吸纳地之阴气,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调控着任督二脉中真气的流转,确保体内阴阳气血处于和谐平衡状态,是维系生命活动的核心环节。会阴穴在历史上还被赋予了多种别称,如海地、阴跷、生死之窍、海底轮等,这些名称无不透露出它在传统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图片
从生理结构上看,会阴穴位于球海绵体中央,被会阴浅横肌和深横肌所包围,内有会阴动静脉的细小分支穿行其间,同时,该区域还布满了会阴神经的分支。这些解剖学特征不仅揭示了会阴穴的物质基础,也为其在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除此之外,会阴穴(海底轮)还承载着更为深远的奥秘,它在密宗和道家修行中被视为至关重要的能量中心,受到历代修行者的重视与探索。
会阴穴:人体热能的核心源泉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在六合门气功点穴治疗的理论中,会阴穴被视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穴位。通过经常点揉会阴穴,可以疏通体内的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生殖功能具有独特的效果。此外,会阴穴的按摩还被用于治疗阳痿、早泄、痔疮、便血、便秘、妇科病、尿频以及溺水窒息等多种病症。
图片
会阴穴的配伍应用也极为广泛。例如,与神门穴相配可治疗癫狂痫;与水沟穴相配能治疗溺水窒息;与十宣穴相配则可用于急救昏迷;与蠡沟穴相配能治疗阴痒、阴痛(湿热下注型);与归来穴、百会穴相配则治疗阴挺(中气下陷型);与承山穴相配可治疗痔疮、脱肛;与支沟穴、上巨虚穴相配能治疗便秘;与中极穴相配则治疗遗尿、淋症;与关元穴相配则治疗遗精。
在自我保养方面,有几种方法特别有效。
首先是点穴法,睡前半卧半坐,用中指指端点按会阴穴108下,直至感到酸痛为止。
其次是意守法,全身放松,将意念集中于会阴穴,守住会阴约15分钟,长期坚持,会阴处会有真气冲动之感,身体也会变得轻盈舒适。
最后是提肾缩穴法,站式全身放松,吸气时小腹内收、肛门上提,会阴随之上提内吸;呼气时腹部隆起,放松会阴肛门,一呼一吸共做36次。
图片
密宗则认为,会阴穴(海底轮)眠伏着一条威力巨大的灵蛇。一旦唤醒灵蛇,它就能喷发出一股强盛的“灵热”(又称拙火、灵力),使人身体强健、精力过人,并可能展现出各种不可思议的功能。因此,内功修炼的目的之一就是唤醒这股能量,为修炼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道家也对会阴穴(海底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张紫阳在《八脉经》中提到,阴跷一脉上通泥丸、下透涌泉,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尻脉周流,一身贯通。赵避尘在《性命法诀明指》中则详细介绍了开通奇经八脉的十个步骤,每一步骤都围绕会阴穴(海底轮)进行。道家还认为会阴穴(海底穴)是一扇铁门,只要开启海底,展窍、开关也就不难了。
图片
365建站会阴穴(海底轮)还是古今放松方法的关键穴位。一旦会阴穴放松,全身都会随之放松。刘汉文先生曾说:“松在会阴。古称'体酥’,即放松会阴部,保持一种轻微的'性感’。做到这一点,可以导引全身肌肉和关节松散,并可导致精神的安逸,容易入静和呼吸自然。”
此外,会阴穴还具有防漏纠偏的作用。遗精被丹家视为大忌,称作“漏丹”。然而,若着意守海底穴片刻,阳物渐倒,何来漏丹?因此,会阴穴的保养和修炼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和促进生命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穴启而全身通
在修炼初期,海底穴(会阴穴)会开始产生微弱的气流感,这股气流沿着大腿缓缓下行。随着修炼的深入,海底穴会逐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开合感,仿佛一个微妙的门户在缓缓启闭。当海底穴紧缩时,会有一种内吸的力量;而当它松弛时,气流下行,伴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这种开合现象,正是海底穴内沉睡的能量开始苏醒的前兆。
随着修炼的进一步深入,海底穴会产生更为强烈的反应。它会在内吸、抽痛和松弛之间形成一种节律性的变化,伴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仿佛有一股熊熊烈火在海底穴中燃烧。当这股热能达到难以忍受的炽热程度时,会突然有一股猛烈的热能从海底穴喷薄而出,沿着中脉旋转上升,直冲头顶的百会穴。
在那一刻,头部会产生剧烈的裂痛感,仿佛头骨在“啪啪”作响,眼中闪烁着金光,全身都会震动扭摆,这种气势仿佛石破天惊!沉睡在海底穴中的灵蛇终于觉醒,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股能量正是源自海底轮。
当这股热能贯通中脉并抵达百会穴后,它会沿着任脉下行,再次经过海底穴,然后势如破竹地攻下“三关”。之后,这股能量会在任督二脉中自然流转数圈,这就是道家所称的“小周天”。随后,这股能量会流向四肢百骸,实现“大周天”的循环。
海底穴的开启对于任督二脉的贯通至关重要。正如李时珍所言:“此脉才动,百脉俱通”。海底穴一旦开启,全身的穴位都会随之开启;中脉一旦贯通,全身的经脉都会畅通无阻。因此,抓住海底穴的开启无疑是提高修炼层次的关键所在,它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