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倪师注释:【产地】我国四川,今处处有之,多生水滨,可供盆栽,西洋及日本亦俱产之,根入药,一寸九节者良。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菖蒲为宣窍泄热,健胃行滞要药,主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治咳嗽上逆,霍乱转筋,健脾胃杀诸虫,疗噤口痢。
【别录】四肢湿痹不得曲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
站群论坛【甄权】治耳鸣,头风泪下,鬼气,杀虫,恶疮疥掻。
【大明】除风下气,丈夫水臓、女人血海冷败,多忘,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及耳痛者,作末炒,趁热裹。
【好古】心积伏梁。
【时珍】解巴豆大戟毒。
【灵胎】下逆开窍。
【用量】普通生用二三钱,干用五分至一钱半。
【禁忌】忌饴糖、羊肉、铁器。
【吴克潜】菖蒲南人多常用置食水中,或加矾少许,解一切毒。
周颠仙曰,常食菖蒲饮水,永无腹痛之疾。沈金鳌曰,治禁口痢,屡用屡效。《道藏经》曰,能治一切风,手足顽痹,瘫痪不遂。《正传》曰,九节菖蒲去毛捣末,入黑猪心一个,批开煮服,之癫痫风疾。
著名方剂有菖蒲丸(石菖蒲、人参、丹参、天冬、麦冬、赤石脂),治小儿心气不足,不能言语。又醋糊丸棉裹置耳中,治耳内卒痛,聋闭不闻。
有菖蒲益智丸(菖蒲、远志、人参、桔梗、牛膝、附子、茯苓、桂心)。治健忘恍惚,破积聚止痛,安心定神聪明耳目均效。
【倪注】常用于鼻塞不通、脑部受损。内服外用皆宜。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洗净晒干,去灰尘即得。
【名称】石菖蒲 【英文】Tatarinow Sweerflag Rhizome【拉丁】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类别】根及根茎类【来源】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产地】主产江苏、江西、四川、浙江等地。【性状】根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棕红色或灰黄色,粗糙,多环节,节间长2~8mm;上侧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侧有圆点状根痕,节部有时残留有毛鳞状叶基。质硬脆,折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横切面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筋脉点”及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品质】以条粗、断面色类白、香气浓者为佳。课堂笔记:1.首先我们先确认,市面上有两种菖蒲,一种是石菖蒲,一种是水菖蒲。诸位要拿的是九节石菖蒲,你不用真的算是九节,就是石菖蒲。
2.“味辛温。”辛味、辛香的药都是主发散,药性是温的都可以去寒,所以它主风寒湿痹。
3.为什么要讲风寒湿?因为有的药是祛风的,有的药是去寒的,有的药是去湿的。如果辨证说这个人是风寒湿,那么他的处方里就需要有这三味药混在一起。
4.菖蒲的主要功能是宣,辛散、发散。如果湿太盛、痹在里面时,就要靠菖蒲来打散它。例如鼻子过敏、鼻涕很浓稠,堵到晚上睡觉不能呼吸,要张着嘴,这时用菖蒲进去就能把它打开——辛味的药能够发散。当然你用黑胡椒喷一下也可以,力量更强。所以辛辣的药都是主发散的。
5.“主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我们在治疗心脏病的时候,常常会重用菖蒲,效果非常好,通九窍,心窍会打开来。
6.菖蒲在四川产得最多。其根入药。一般来说,石菖蒲现在都可以培植的。
7.除了内服以外,外用也可以。因为它是根茎类,我们内服时常常是切着用。剂量的话看体格,像我这种用三钱,小朋友用一钱,介于这两者之间用两钱。
8.外用的时候通常是打成粉,喷到鼻子里。光喷一个菖蒲还是不够力量,我常常会加一些辛夷粉。辛夷也是辛香发散,开窍的力量很强。我真正在诊所里在用的是麝香和矾石,麝香、矾石的效果更快,用途更广,有时候可以用于急救。因为麝香无孔不入,你一喷,它直接喷到脑部去了,而矾石又是酸味的,能够收敛痰水,这两种药非常好。当然你可以在麝香矾石的基础上再加菖蒲、辛夷进去,清鼻子的效果会更强。
9.“沈金鳌曰,治禁口痢,屡用屡效。”大便拉来出来是红的,赤痢带点血,还有痛,大便后肛门口会痛,又吃不下东西的,称之为噤口痢。
10.“【别录】四肢湿痹不得曲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菖蒲拿来可以煮水来洗汤,可以去皮肤身热不解、湿热。用菖蒲煮的水洗澡的时候,会冒汗出来。
11.“【时珍】解巴豆大戟毒。”《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说菖蒲可以解巴豆、大戟的毒——不需要,冷开水喝下去就能把巴豆、大戟的毒解掉了,很快,冷水就可以了。
12.“【吴克潜】菖蒲南人多常用置食水中,或加矾少许,解一切毒。”用菖蒲来泡水的话,永远不会腹痛,最主要是它能够解毒。
13.菖蒲常常跟辛夷花一起并用。菖蒲质比较重,可以开三钱,辛夷很轻,量可以少一点,看病人的情形。我最常用的治疗鼻窦炎的就是这两味药加上苍术,苍术3钱、菖蒲3钱、辛夷2钱。光是这三味药,鼻窦炎就好了。这三味药只去鼻窦炎里面堵到的东西,不管寒热。
寒热就是说,鼻涕是浓的黄的,就是热;鼻涕是清冷的、白白的,都是寒嘛。寒热都在肺里面,因为鼻子是肺之窍。所以这时你可以加些干姜来去肺的寒;你也可以加些杏仁、麦冬之类来去肺热的药。
二-2、上品·草部·鞠华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生川泽及田野。今之菊花。图片
杭白菊倪师注释:【产地】处处有之,种类很多,黄白二种入药,味苦,家庭玩赏之菊不入药,今杭州出产多,号称杭菊。
【性味】味苦甘平无毒。
【主治】菊花为清风热、明目、解毒要药。主诸风头眩肿痛,目痛翳膜,利血脉,治疔疮。
【甄权】治头目风热,风眩倒地,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调四肢。
【大明】作枕明目,叶亦明目,生熟都可食。
【元素】养目血,去翳膜。
【容川】菊叶为治疮之要药,因其性散,能去肌肉中之风邪也。
【灵胎】平肝熄风。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味苦辣者,陈久者,不堪用。其甘者亦名甘菊,可饮可食亦入药。
【吴克潜】近世用为平肝良药。头痛、目疼,多因肝经风热上乘所致。菊花入肝,兼行周身,血脉不利而死肌,得菊花之利血脉皆效。特长于解毒,外科方剂用之治疔毒发背者。沈金鳌曰,菊花并茎叶打汁饮,外涂内服皆可。时医用之因防邪热过久而酝酿化毒,平淡多奇功。
【附加菊叶】菊叶解毒之功胜于花,以鲜者良,捣汁敷一切肿毒,亦可内服。
【炮制】拣去杂质及梗叶,拍去灰尘即得。
【名称】菊花【英文】Florists Dendranthema【拉丁】Chrysanthemi Flos【类别】花类【来源】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杭菊”、“亳菊”、“贡菊”、“滁菊”。【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等地。【性状】杭菊: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多1.5~4cm。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外围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中央为管状花。气清香,味甘、微苦。课堂笔记:1.菊花和菊叶的功能非常多。这里一般讲的是杭菊、杭州产的菊花。杭菊都很小,一颗颗的,黄色和白色的最好入药。你不要买很大大的菊花,那个只能观赏用,不能吃的。
2.菊花的叶子可以生用,以新鲜的最好。把它搅碎解毒直接涂到伤口或脓疮上就可以了,就可以收敛伤口和解毒。
3.菊花味是苦平。苦味的药能够泻,能够燥,能够坚。
4.“【主治】菊花为清风热、明目、解毒要药。主诸风头眩肿痛,目痛翳膜,利血脉,治疔疮。”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其他问题,就是风寒吹到的头痛,例如吹冷气或吹风所造成的头痛和外感,都可以用菊花。还有生眼翳也可以用菊花。
5.“【禁忌】味苦辣者,陈久者,不堪用。”一般来说,菊花陈年太久的不好用。几乎大部分的中药都是越陈越好,例如陈皮、艾绒,菊花并不是越陈越好。
6.“【吴克潜】近世用为平肝良药。头痛、目疼,多因肝经风热上乘所致。菊花入肝,兼行周身,血脉不利而死肌,得菊花之利血脉皆效。”我治疗肝病的时候常常会开些菊花,因为它入肝。
二-3、上品·草部·人参本经原文:味甘微寒。主补五臓,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采根,竹刀刮,曝干,无令见风。人形皆具者能做儿啼。图片
倪师注释:【产地】我国吉林、辽宁产者最良。山西长子县、云南姚安县、安徽舒城县亦有出产。高丽产出丰。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人参为大补元气要药,功能治一切衰弱痨瘵(zhài)。通行周身补五臓之气,泻五臓之火。效益多但功缓。红色曰高丽参,性温而力较峻。
【甄权】主五劳七伤,虚损痿弱,止呕哕。补五臓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痿及痫疾,冷气上逆,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者可用。
【元素】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
【容川】人参多用于病后元气伤者、用人参佐他药来调理。病人邪去正脱者,用人参佐他药调理之。现今人参多人工栽植,药力不如野参,我们可用黄耆甘草代人参。方剂中多以党参代人参。
因生于阴湿之地,禀水阴润泽之气,故味苦甘而有汁液,发为三枒五叶,阳数也。因生于阴而出阳,故于甘苦味中而有一番生阳之气。人身之元气,由肾水之中而上达于肺,此亦生于阴而出阳,与人参同一理,因此人参大能化气,气化而上,出于口鼻,即为津液,所以人参能生津也。人参生于北方、有阴中之阳药称,有化气补津之功。
【炮制】用湿布包裹,焖润用火烤,再晾干或烘干即可。
【药征】主治心下痞坚,痞鞭支结,旁治不食呕吐喜唾心痛腹痛烦悸等。
【灵胎】升提元气,兼补五臓,有崇正去邪之功,然非虚者勿服。
【用量】普通五分至三钱,大剂一两。
【禁忌】肺家有热诸症及阴虚火动之候与痘疹之初发,身虽热而斑点未形,与伤寒始作,形症未定而邪热炽均忌,反藜芦。
【名称】人参 【英文】Ginseng Root【拉丁】Ginseng Radix et Rhizoma【类别】根及根茎类【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 (栽培品) 。【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性状】生晒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生晒山参: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长2~10cm。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支根多为2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根茎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生晒参片:为圆形或类圆形薄片,表面灰白色,显菊花纹,粉性,体轻,质脆。有特异香气。【品质】以条粗、质硬、皮细、无破痕者为佳。课堂笔记:1.人参里面是以红参最好用。真正的人参切开看,里面的确是暗红色的,这就是高丽的红参。
2.张仲景也用到了人参,但人参太贵,用不起的时候我们就用党参来取代人参。
3.一般来说,人参在采收时都用竹刀来切,不用金属刀的,因为金克木。等它晒干了以后,再辗转卖到你手上时,你可以用钢刀切,没有关系。但在采收时要忌用钢刀,怕味道跑掉。
4.我国的吉林和辽宁产的人参是品质最好的,长白山产的人参品质最好。
5.“因生于阴湿之地,禀水阴润泽之气,故味苦甘而有汁液,发为三枒五叶,阳数也。因生于阴而出阳,故于甘苦味中而有一番生阳之气。”你去找人参的话,一定要到树根旁边阴湿的地方找。它是三枒五叶的结构,即一株人参开出三条枝芽,每枝芽上有五片叶子,人参果是红色的。
6.人参是大补元气的要药。过去有人用独参汤来救逆,即单味、一味人参熬浓汤,让病人喝下去,补气嘛!
7.“【主治】人参为大补元气要药,功能治一切衰弱痨瘵(zhài)。通行周身补五臓之气,泻五臓之火。效益多但功缓。红色曰高丽参,性温而力较峻。”人参的效益多但是功比较缓,力量速度比较慢。
8.我在用人参,都是病人气血两虚、身体很虚弱的时候。很多重症的药,我会加点人参下去补气血。
9.平常你不用吃人参。这就好像你每天吃抗生素,等到你真的需要抗生素的时候,没效!
10.你到药房去开人参,他会跟你说,我们人参好几种啊?你要哪一种?红参!天下顶级的都是红参!红参就是高丽参,性温且力量比较强,这是我们选用的它的重点。
11.平常如果考试,可以把人参切片含在嘴里,能够生津止渴,能够提神。
12.“通行周身补五臓之气,泻五臓之火。”这句话看起来,人参又是补又是泄。中药的好处就在这里,它是双向调节的中和体,不会过与不及,它会自然地把多余的排掉,不足的补上去。例如有两个病人,主证是一样的,但一个的副证是下痢,一个的副证是便秘。结果你用治疗主证的相同的药下去,便秘的人好了,下痢的人也不下痢了,会有这种现象。
13.“【容川】……现今人参多人工栽植,药力不如野参,我们可用黄耆甘草代人参。方剂中多以党参代人参。”唐容川说我们可以用黄芪、甘草来取代人参,因为它们补气、行气。这就是重点。像经方里面的小柴胡汤里面就有人参,我们开出去时大部分用党参来取代人参。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14.“【炮制】用湿布包裹,焖润用火烤,再晾干或烘干即可。”采到新鲜人参的时候,用湿布包起来,去焖,慢慢用火去烤。
15.一般来说,病人有出现虚证的时候,我们用人参;是实证的时候,我们都不用人参。
16.“【禁忌】肺家有热诸症及阴虚火动之候与痘疹之初发,身虽热而斑点未形,与伤寒始作,形症未定而邪热炽均忌。”人参是属于气药、补气的,所以所有咳嗽、肺家的热证,阴虚火动,像有痘疹、斑点的时候,我们都不用人参。因为人参有滋补的功能,病症在发散的时候,你用补药一下去,补能恋邪,病就发不出来了,这时我们应该发散的药。所以人参最主要是用在虚劳、虚寒时,例如病人刚痊愈、气血还没有恢复,或者病情严重、身体大虚的时候。
17.如果有的人一吃人参就上火,口干舌燥、口舌生疮,这是因为他肺家有热,人参就不适合他。这时你可以把肺热去掉,就可以吃人参了。
二-4、上品·草部·天门冬本经原文:味苦平。主诸暴风湿偏痹,强肾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图片
天门冬,又名天冬倪师注释:【产地】处处有之,近以浙东产者为多,或生于暖地海滨或种植各地,藤蔓大,根似麦门冬而色白。
【主治】为清虚热润燥痰要药。主肺气咳逆,风湿、偏痹、益肌肤。保肺气,治消渴,疗咳血。
【别录】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利小便,冷而能补。
【甄权】肺气咳逆,喘息促急,肺痿,生痈,吐脓。除热气,通肾,止消渴,去热,中风,治湿疥。宜久服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白净。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
【大明】镇心润五臓,补五劳七伤吐血,治咳嗽消痰,去风热烦闷。
【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欲饮,痿躄嗜卧,足下热而痛。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胃虚无热及泻者均忌。忌鲤鱼。
【吴克潜】曰天冬麦冬性相近,故一般方剂二药并用。仲醇曰痰之标在脾胃肺,其本在肾,若非肾家有火,炎上薄肺,煎熬津而成黏腻,则痰何自成。天冬味苦气寒,能清热保肺,下通于肾,故为消痰止咳必用要药,观此则天冬治痰乃治本元不足虚火所生之痰,而与外感咳嗽、痰饮咳嗽、虚寒痰嗽、风火痰喘等均不相同。
著名方剂如天门冬散,治小儿心胸烦闷,体热咳嗽;三才封髓丹,治虚火上炎、梦遗失精、滋阴养血、降心火、益肾水;三才丸,治气血俱虚,虚劳咳嗽;天王补心丹,治心血不足、津液枯涸、健忘怔忡,秉水阴,能滋肺以清气分。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即得。
【名称】天(门)冬 【英文】Cochinchinese Asparagus Root Tuber【拉丁】Asparagi Radix【类别】根及根茎类【来源】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的干燥块根。【产地】主产广西、四川、贵州等地。【性状】干燥的块根呈长圆纺锤形,中部肥满,两端渐细而钝,长6~20cm,中部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有时有细纵纹或纵沟,偶有未除净的黄棕色外皮。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柔软,有粘性,断面蜡质样,黄白色,半透明,中间有不透明的细木心。臭微,味甘微苦。【品质】以肥满、致密、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课堂笔记:1.天门冬的味是苦、平。我们可以用天门冬,去肺家的实热证。它的产地非常普遍。它长得像麦门冬,但烘焙焙制过以后的颜色比较白,很好看。
图片
2.热证你是可以看得到的:舌苔比较黄、口比较渴、喜欢喝冰水和冷水,就是肺家的热证。
3.天门冬适合煮来吃,不要生用,能让皮肤变的很润泽、白滑。
4.“【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欲饮,痿躄嗜卧,足下热而痛。”喉咙很干燥、心痛渴欲饮、这都是肺里有问题嘛。足下热而痛,可能脚皮干裂掉了——正常人脚应该是温热的,但不会热而痛。天门冬能够滋润我们的肌肤,让皮肤变得很好。
5.“【禁忌】胃虚无热及泻者均忌。忌鲤鱼。”因为天门冬是去热的,如果你是虚证、没有热的话,就不要用。天门冬不能跟鲤鱼煮在一起,药性是反的。
6.蠡鱼是同音的鲤,就是鲤鱼。这个鲤鱼是味甘寒,治湿痹,能够下大水。我们有腹水和积水时,都可以用鲤鱼。
6.“【吴克潜】……著名方剂如天门冬散,治小儿心胸烦闷,体热咳嗽;三才封髓丹,治虚火上炎、梦遗失精、滋阴养血、降心火、益肾水;三才丸,治气血俱虚,虚劳咳嗽;天王补心丹,治心血不足、津液枯涸、健忘怔忡,秉水阴,能滋肺以清气分。”这些三才封髓丹、三才丸、天王补心丹,这些都有天门冬在里面,这些一般就是南派用的药。
7.诸位,记得我讲的话,我们并没有说你一定不要用温病派的药,而是说你们的基础应该是伤寒论。经方不足的地方,你用温病的药来补,可以!你不能说把经方舍掉,直接用温病的药,这样的话重症你就治不好了。你如果经方很强、很熟练,这时你再去看温病派的药,你就不会被迷惑,也不会受到影响,不会说“舍伤寒而只用温病”。所以诸位将来出去,要以伤寒、以经方为主,温病的药是你的附件,这样是绝对好的事情。
8.现在外面的中医之所以用温病的药,而不用伤寒的药,就是因为这药吃不死人,药性也比较温,可以让病人常期吃,还可以赚钱。这就造成几百年来,大家产生了”中药可以断根,但是要吃得比较久“的想法。西药看起来是效果比较快。表面上一吃,喉咙好了不痛了,但病毒还在里面,往肠子跑了,变成肠病毒,实际上病并没有好。
二-5、上品·草部·甘草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五臓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河西沙山及上郡。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黄有节,节有枝。图片
倪师注释:【产地】我国四川、陕西出产,江苏福建亦有。日本种植颇多,茎高二三尺。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甘草为调合周身气血要药。功能解百毒,补臓腑,泻诸火。在上去痰止咳,在中调和脾胃,在下清热利溲。入和剂则补益,入汗剂则解肌,入凉剂则泻热,入润剂则生津,入峻剂则缓正气。制药之暴性,效益甚多,为诸药之君。
【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臓咳嗽,止渴。通经脉,利气血,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甄权】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臓,肾气内伤,令人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凡虚而多热者加用之。
【大明】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
【好古】吐肺痿之脓血,消五发之疮疽。
【仲醇】凡解毒必入甘草。
【吴克潜】曰九土即九州岛岛土气之精华,故能解诸毒如神。古时有炼石为丹服之者多中药石之毒,服甘草而解,故曰安和七十二种石。
【容川】味甘正入脾。守而不走,补中气,和诸药,根深四五尺,与黄耆同,但黄耆中空,属气分,是得土中之水气,甘草中实,纯得土气之厚,故深长且实,能补脾阴,益胃之阳。炙用是取其益胃,使胃气上升,如炙甘草汤。生用取其气平,如芍药甘草汤。
【倪注】仲景经方中使用甘草多处,即知道仲师之重视甘草。而现今却被西洋人购去制造成许多药品或是食物,再回销我国,实在是感叹国家之愚昧竟至于斯。我辈当以复兴中医药为职志,将中药制剂卖到国外,既造福人类又可以赚取外汇,岂非一举两得。甘草缓中,故遇排腹积水时忌用,因其能守,故不利于排水。
【药征】主治急迫,治里急急痛,旁治厥冷烦躁冲逆之症。
【灵胎】生用泻火,解毒炙用,和中益气。
【用量】普通生者五分至钱半,炙者三分至一钱,大剂一两左右。
【禁忌】凡中满人、呕家、酒家,诸湿肿满及胀满均忌。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恶远志、忌猪肉。
【名称】甘草 【英文】Liquorice Root【拉丁】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类别】根及根茎类【来源】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及根茎。【产地】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宁夏等地。【性状】圆柱形,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饮片为斜切片。【品质】以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断面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课堂笔记:1.“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你只要看到味是甘味的药,统统是能够补、能够和、能够缓。甜味的入脾臓,所以它能够坚肌肉四肢、倍长力气。
2.除了补气血,甘草还能解百毒。我们常常开处方的时候,看到这个药有毒性,就把甘草放上去,把毒性缓和掉。
3.“入和剂则补益,入汗剂则解肌,入凉剂则泻热,入润剂则生津,入峻剂则缓正气。制药之暴性,效益甚多,为诸药之君。”现在一个人感冒发烧了,肌肉或皮肤痛,无汗。这是病在表,需要发汗。这时我们用药把汗发掉后,如果没有甘草的话,胃的津液就没了,因为肠胃的津液变成汗排掉了。等这个感冒好了时,食物就会堵在肠胃里面。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放甘草下去,就是能缓和与补充津液。因为甘味的药能够滋补,同时产生很多津液。
4.如果有两味药,一个寒一个热,我们想把它放在一起的话,就要放甘草在里面。因为甘草能够缓和。
5.当我们用竣剂在攻的时候,如果怕那个药一下太过的话,就可以加一点甘草,让药效慢一点。
6.诸位记得我讲的话,所有每一味药都是你的一样武器,武器合在一起怎么用是你的战术,你的处方就是你的战术。你要了解什么时候可以用甘草,什么时候要把甘草拿掉。比如我们有十枣汤、甘遂芫花大戟,药性很凶啊,我们希望病人一剂吃下去,三个小时内又吐又下,快一点结束。这时如果你放甘草下去,让病人吐六个小时,就不对了。
7.“【好古】吐肺痿之脓血,消五发之疮疽。”经方里有一个汤药叫桔梗甘草汤,专门治疗吐脓血。很多肺癌病人的肺里面有很多吐不出来的坏血,会在桔梗甘草汤喝下去,把肺里面的脓疡吐掉了。一开始是吐白沫,再吐就吐血出来,慢慢地肺的容积就回来了。不管你是什么咳嗽,久咳都容易让肺的气管破裂,里面有会淤血。所以我们开处方时,除了开去痰的、止咳的、去血的药,同时还要开活血化淤的药在里面。不然淤血在里面还是会造成肺的障碍,肺的容积还是没有办法回来,病人还是会短气,还是会咳嗽。
8.“【仲醇】凡解毒必入甘草。”不单单是甘草,生姜也解毒。比如生半夏是毒的,它有个外号叫“婆婆药”,就是你是媳妇,每天有婆婆在盯你,很讨厌,你放点生半夏在菜里边,她一吃声音就没了,喉咙哑掉了。这个毒用甘草可以解,但用生姜的效果更快,几乎是一放在嘴巴里边,声音就回来了。
9.“【吴克潜】曰九土即九州岛岛土气之精华,故能解诸毒如神。古时有炼石为丹服之者多中药石之毒,服甘草而解,故曰安和七十二种石。”金石类药物中毒的症状,大部分都是皮肤痒、看上去起很多红疹、舌头麻、头皮发麻。这时用甘草就解金石类的毒,效果最好。
10.服甘草的方式:可以用甘草切片来煮水,或者直接吃甘草粉。
11.“【容川】味甘正入脾。守而不走,补中气,和诸药,根深四五尺,与黄耆同。但黄耆中空,属气分,是得土中之水气。甘草中实,纯得土气之厚,故深长且实,能补脾阴,益胃之阳。”唐容川在他的《本草问答》里,把甘草和黄芪做了一个区分,这样你们能认得出来,黄芪跟甘草的差异在哪里。
12.“炙用是取其益胃,使胃气上升,如炙甘草汤。生用取其气平,如芍药甘草汤。”甘草生用,取它的气是平的、比较平缓和温和。解毒时我们要用生甘草。甘草炙用,唐容川认为是取其益胃,使胃气上升,像炙甘草汤。
图片
13.甘草用蜂蜜来炙,即用蜂蜜炒得红红的。甘草和蜂蜜都是甘味,属土,本身强脾胃,你把土再炒过、火烘培过,糖变焦了,等于是焦糖的味道,有很浓稠的味道。这个焦味就入心火,有强心的作用。
14.在经方里有“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所谓心动悸,就是心臓跳得很快,无法制止;还有脉跳跳停停,跳二下停一下,跳三下停一下,这时就用炙甘草汤。炙甘草汤中一共九味药,重用炙甘草。
15.治疗心率不整、动悸的时候,非要炙甘草不行,生的甘草不堪用的。所以才会有炙甘草汤和芍药甘草汤这两类方子,它们使用的时机不一样。但一般来说我们会用炙过的甘草,除了治疗心臓,大部分都是病人呈现虚寒症状的时候。如果病情比较缓和,我们就可以用生甘草,不需要用炙甘草。
16.“【药征】主治急迫,治里急急痛,旁治厥冷烦躁冲逆之症。”里急、急痛的时候,甘草可以缓。因为甘味性缓,它可以止痛。如果一个人常常抽筋,则“急食甘以缓之”,这个“甘”就是甘草。甘草的甜味可以缓和筋急,同时甘草的缓可以止痛。
17.“【禁忌】凡中满人、呕家、酒家,诸湿肿满及胀满均忌。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恶远志、忌猪肉。”这个“酒家”指的是喝酒的酒客。肚子胀满的、湿很重的、中湿肿满的人,我们不用甘草。因为这时我们急着要攻水把水排出来,甘草放进去会让它排不出来。
二-6、上品·草部·干地黄本经原文: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鲜生地根绞汁晒干,曰干生地。大者今称大生地,细者称细生地。图片
新鲜地黄与地黄花倪师注释:【产地】产陕西、河南者良。生川泽黄土之地。根入药,根须之鲜者,即鲜生地。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干地黄为滋阴养血要药。功能凉血热,滋肝肾,养心益肺,通血脉,逐血痹。
【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露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臓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
【大明】助心胆气,强筋骨,长志安魂定魄。治惊悸劳力,心肺损吐血,鼻血,妇人崩中血晕。
【元素】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除皮肤燥,去诸湿热。
【好古】主心病掌中热痛,脾气痿蹶,嗜卧,足下热而痛。
【容川】产中州,得土深水厚之性,内含润泽之湿也。原色为黄,制后为黑,故人知地黄之能滋肾阴,不知地黄实滋脾阴,内经云脾为阴中之至阴,地黄以湿归脾,脾阴足,则肝肾自受其灌溉。其不辛温,故能益水液,滋血之源,而不能变化、以成血色。以水配火,不使壮火食气,如此气纳矣。
【药征】主治血症及水病也。
【灵胎】熟地补血,生地凉血。
【用量】普通二钱至四钱,大剂二三两。
【禁忌】凡病人脾胃弱,大便泄,产后不食或泻,及胸膈多痰,气道不利者均忌。忌铜铁及茶,得清酒麦冬良。
【吴克潜】现市面用药有三种,鲜生地、干地黄、熟地黄,一物各有其用。鲜生地多用于肺胃实热,口燥烦渴,舌苔光绛色。干地黄多用于滋养阴血,血虚内热之症。熟地黄则用于补阴生精,扶养亏弱之虚。是故元素曰,生地凉血,血热者须用。熟地微温,血衰者须用。
【王硕】男子多阴虚,宜熟地。女子多血热,宜生地。
【名称】地黄 【英文】Adhesive Rehmannia Root Tuber【拉丁】Rehmanniae Radix【类别】根及根茎类【来源】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产地】主产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性状】①鲜地黄:呈纺锤形或圆柱形条状,长8~24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气微,味微甜、微苦。②生地黄:呈不规则的圆形或长圆形块状,长6~12cm,直径3~6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黑色,全体皱缩不平,具不规则的横曲纹;细小的多为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质柔软,干后则坚实,体重,不易折断,断面平坦,紫黑色或乌黑色而光亮,显油润,具粘性;气微香,味微甜。③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品质】鲜地黄以色红黄、粗壮者为佳;生地黄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味甘者为佳;熟地黄以软块大、内外乌黑有光泽者为佳。课堂笔记:1.大家看到生地、熟地,一看那个黑的,以为它入肾。实际上,地黄是黄色的。它炮制过以后才会变成黑色。它的味道是甘,甘味入脾,能够补骨髓长肌肉;它的性是寒。它是很强的滋补药。一般来说,地黄都可以生用。
图片
2.“【主治】干地黄为滋阴养血要药。功能凉血热,滋肝肾,养心益肺,通血脉,逐血痹。”干地黄是滋阴凉血的要药。
3.“【王硕】男子多阴虚,宜熟地。女子多血热,宜生地。”一般我们的观念是这样的,男人大部分选用是熟地,即九蒸九晒炮制过的生地。生地炮制过后的性比较温,颜色比较黑,即除了补脾胃还能补肾,就是顾到精。而女人不需要补精,用新鲜的生地或未炮制过的生地就可以了。生地能够补血凉血。
图片
4.为什么女性在怀孕时,身体会比较热?因为胎儿的胎粪没排出去,让孕妇的身体产生了胎毒毒素,毒都会产生热,这个热我们用生地来去掉。生地补脾胃,同时还能够凉血。
5.“【元素】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除皮肤燥,去诸湿热。”如果皮肤太干燥,可以吃生地,凉血用的。
6.“【好古】主心病掌中热痛,脾气痿蹶,嗜卧,足下热而痛。”这个“足下热而痛”,这就是肾热。我在介绍《黄帝内经》时跟诸位讲过,脚底板是温热的、脚上面是冷的,是正常的。如果整个脚都是热的,代表太过了。
图片
在第十四椎命门这里,肾是水,水里面有火,这个火是隐藏在水的中间的。所以正常人的脚背面上摸到是冷的,脚底摸到是热的。如果有一天这个火没有办法呆在肾水里面,它就会往外散,这就是肾热外泄。当肾热外泄的时候,温病派就会用封髓丹把它热封住。经方则会用一些酸味收敛的、咸味的药把它固定住在里面。
图片
7.我们常常用生地的时候,都是在滋阴。当病人呈现出来阴虚的症状时,就需要滋阴。比如说这个人红光满面,但是人身体没有力。阴虚呈现的都是热证,实际上就是因为阴虚了才没有办法把阳固守住,所以阳会上亢,看到的都是阳证。因此这时可以使用生地。
图片
8.“【用量】普通二钱至四钱,大剂二三两。”病人血虚时,可以重剂使用,没有关系。
9.“【禁忌】凡病人脾胃弱,大便泄,产后不食或泻,及胸膈多痰,气道不利者均忌。忌铜铁及茶,得清酒麦冬良。”脾胃比较虚弱的人、里有寒的人,尽量不要用生地。脾胃太弱的人吃生地反而不消化,不好。
二-7、上品·草部·白术本经原文: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精。《神药经》云:必欲长生服山精。图片
新鲜白术与白术花图片
炮制后的白术倪师注释:【产地】产河南、浙江、安徽及各地。为山间多年野生草,根细者如指,大者如拳,外微褐,肉白入药。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白术为健脾胃要药,功能利水去湿,和中调气。外科用托疡疮。
【别录】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眼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甄权】治心腹胀满,腹中冷痛,胃虚下利,多年气痢,除寒热止呕逆。
【大明】反胃利小便,主五劳七伤,补腰膝长肌肉,治妇人癥瘕。
【好古】理胃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即呕,胃脘痛,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气逆里急脐腹痛。
【容川】内含甘润之油质,可以滋脾之阴,外发辛香之温性,故可以畅达脾之阳。尤以浙产之油质最厚,可补脾之膏油。油不粘水,故能利水。其气香味甘而苦温,能升发。故补脾温土,使脾土之气上达,和肝气以伸脾气,为补脾之正药。
【药征】主利水也,故能治小便自利,不利。旁治身烦疼,痰饮失精,眩冒、下利、喜唾。
【灵胎】白术补脾补气,苍术燥湿发汗。
【用量】普通半至三钱,大剂二三两。
【禁忌】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血,齿血,咽塞,便秘,滞下均忌。溃疡用之反生脓作痛,忌与蛤、雀、桃、李、菘菜、青鱼同食。
【名称】白术 【英文】Largehead Atractylodes Rhizome【拉丁】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类别】根及根茎类【来源】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产地】主产浙江、湖南、湖北、安徽等地。【性状】根茎呈拳形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纹和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品质】以个大、坚实、断面黄白色、香气浓郁者为佳。图片
© ConPhyMed Pharmaceutical GmbH课堂笔记:1.过去我们有黄土炒的白术、红土炒的白术、土炒过的,还有不炒而直接烘焙的白术。其实功能都差不多。
2.白术味苦温。你一看到味苦就要想到,苦味的药,能够泻,能够燥——去湿,能够坚。如果一个人有风寒湿时,你会需要用到去湿的药,这就是用白术很好的时机。
3.白术的使用剂量一般是三钱五钱。看湿盛到什么程度,看体格大到什么程度。
4.白术专门去湿,因为白术是苦味,能够燥。除了用在治疗风湿关节炎,胃口不好的时候我们也会用白术,因为它去湿。脾臓在管湿,脾阳不够时,湿会累积起来,这时白术下去可以去湿。所以白术可以健脾整胃。小孩子的胃口不开、里寒、脾湿太盛、恶心呕吐等问题,统统可以用白术和茯苓。
5.有一个处方叫术附汤,排脓的。其中白术能够去湿,附子能够去寒,力量无所不到,就这两味药。它排什么地方的脓?当一个人身上、肌肉里有脓,这个脓越来越往里面走,跑到骨头里面去了,骨头发炎了,西医说要做截肢了的情况,就需要用到术附汤。
炮附子是入肾入骨的热药,它会把骨头里的寒去掉,同时白术去湿。术附汤下去后,那个脓就会往表走,慢慢地你会看到皮表开始化脓,这样骨头里的脓就排出来了,所以我们称为排脓汤。
6.除了内服以外,外敷都可以用白术,因为白术去湿啊!如果放很多白术在房间里,你就不需要除湿剂了,房间整个干掉了!所以白术的力量很强。
7.如果有个人的皮肤表面化脓了——脓就是有炎,在中医的观念里,炎就是有火有热,因为你摸到皮肤都烫烫的。而很多化脓都有津液流出来,这是湿。所以你开处方时,会用到去热的药和去湿的药,这就是很好的消炎的药。西医没有水的观念,所以西医光是在杀那个病毒,但湿还在那边,发炎会反反复复。所以抗生素吃了经常没有用的原因就在这里。
8.《别录》里谈到白术可以除皮间的风水和水肿,“逐皮间风水结肿”。
9.白术和茯苓,这两味药时常是并用的。因为茯苓是甘味淡味,是负责渗湿的。白术负责去湿,它会把湿收集起来,这时白术的工作就结束了。如果没有茯苓的话,这些湿就会停在那边,不知道往哪里走。所以这时渗湿利尿的茯苓一加进来,就会把这个湿从小便排出去。
9.“【大明】反胃利小便,主五劳七伤,补腰膝长肌肉,治妇人癥瘕。”妇人癥瘕指的是子宫肌瘤之类的良性肌瘤。良性的瘤大部分都不会随便出血,恶性的瘤有异常出血的情况。肿瘤表面非常硬梆梆的、坚硬如石不动、非常粗糙的,一般为恶性肿瘤。摸上去比较平滑的、不是很大的,一般是良性的肌瘤。
10.“【好古】理胃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即呕,胃脘痛,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气逆里急脐腹痛。”肠胃有问题时都可以用白术。“冲脉为病,气逆里急脐腹痛”,冲脉是往上走的,病人有恶心反胃、胃里面难过的情况时,公孙主冲脉,针灸的公孙针下去以后,白术还没有下锅,病人就好了。
11.“【容川】内含甘润之油质,可以滋脾之阴,外发辛香之温性,故可以畅达脾之阳。尤以浙产之油质最厚,可补脾之膏油。油不粘水,故能利水。其气香味甘而苦温,能升发。故补脾温土,使脾土之气上达,和肝气以伸脾气,为补脾之正药。”唐容川认为浙江产的白术最好。白术里面有油脂,所以它能够通利三焦,能够利水。所以我们常常在治疗水肿、水病时会用到白术,不管是肝硬化腹水,还是肾臓积水。白术是补脾的正药,也是利水的主药。
12.“【药征】主利水也,故能治小便自利,不利。”小便频也可以用白术,小便不利也可以用白术,取的是它的中性。中药唯一的目的就是,它到身体里面以后,会推动你自身的功能恢复到重新掌控自己的身体。所以你吃了中药以后,自我恢复了,当然是痊愈啦。所以中药是非常好的东西。西药治不好病,不能讲痊愈,只能说是“控制”。
13.“【灵胎】白术补脾补气,苍术燥湿发汗。”苍术的性比较燥,性收敛,所以我们会用苍术配合菖蒲、辛夷来治鼻窦炎。例如流鼻水很多的,苍术的效果就很好,你就不会用到白术。因为白术是补脾胃的,它能把肠胃的湿收得很干净。如果病人的积水很多,就可以苍术和白术加茯苓并用,白术清理脾胃和肌肉的湿,茯苓去水,苍术到头部去收敛湿。
图片
苍术,朱砂点越多,品质越好。朱砂点就是苍术断面的红色点点。©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14.“【禁忌】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血,齿血,咽塞,便秘,滞下均忌。”骨蒸的病人,大部分都是瘦子。骨蒸真的就是骨蒸,骨头里面很热,身体里带一个蒸笼的感觉,一阵一阵地蒸,然后人瘦瘦的怎么吃也吃不胖、平时口干唇燥、喉咙里面感觉有东西,吞咽有困难、肌肉痛关节痛很多地方痛……病人会跟你讲上一百种不同的副证,其实这个主证就是骨蒸。你只要把他的骨蒸治好,所有痛统统去掉了。如果病人有骨蒸、内热、喉咙闭塞、便秘、带下的现象,白术是禁用的。
15.“溃疡用之反生脓作痛”,我们真正临床使用时,要看溃疡看在哪一边。如果溃疡是在肠胃里,白术吃到肠胃里会有收湿的效果,那很好啊,不需要禁用。所以经方的黄土汤里面就有白术,它治疗肠胃出血的效果很好。
16.只要有湿的现象出现,统统可以用白术。这个湿不管是在关节,还是舌头伸出来看见舌苔很厚,或者是肚子比较大,我们都可以用白术加进去。
*注:除已标注出处与手绘图外,本篇文章内所有本草配图为本人制作,素材皆来自网络,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