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金匮要略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这方很多人不知道,方剂学也很不讲,知道的人多数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方到底该怎么用?
而且全方十四味药,重用菊花四十分为君,白术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枯矾一分,黄芩五分,当归三分,干姜三分,川穹三分,桂枝三分。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配伍繁复,和当今辩证论治不是一个思路。让人看不懂,是寒是温?是虚是实?枯矾作用?
吴雄志老师讲,病在少阳,见头面症状者即可用此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用了果然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案例一女性患者,60岁,双眼不自主流泪半年,无明显诱因,西南医院眼科诊断为青光眼,予以药物治疗前后近1月,无效。刻下四诊:无明显寒温,大便次数2-3次每日,不成型,小便正常,口渴,舌淡苔薄偏黄,脉弦细。
本人对眼科根本是狗屁不通,该病人是因为她妈妈吃了我的药效果不错来找我看。那我就从纯中医的角度来治,搞笑的是中医眼科五轮学说我也记不得了。
思路:病在少阳,脉弦细,定位为头面,胆经症状,口渴,大便溏,处方侯氏黑散、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方加减,药房无枯矾,去矾石。

一周后复诊,效果出奇的好,服药一剂就不流泪了。但三剂药吃完,停药后又开始有点流泪,比之前好多了。守方续服。
案例二女性患者,80岁,因眼内眦胀痛发红来诊,刻下四诊:咽痛,口干,口中寡淡无味,大便干,舌红少苔干燥,中部无苔,脉弦。
思考:一派热像,当为风热循肝胆经上犯头面,病在少阳,同样为头面症状,想到了侯氏黑散,犹豫了很久不敢下方,心思重用菊花配黄芩清头面尚可,细辛桂枝等辛温之品能用?犹豫再三还是用了侯氏黑散,无枯矾,加玄参、白芍养阴。
二次复诊,患者很是高兴,诉服药后诸症均好转。
后记侯氏黑散当为先贤古方,侯氏家传方,流传于仲景之前,仲景得之增广理论治则,流传至今。很难想象东汉以前的组方水平能达到如此精妙的地步。遗憾的是还有更多的古方没有流传下来,侯氏黑散、大黄蛰虫丸、薯蓣丸、崔氏八味丸等最初的源头在哪,至今没有考古证据支持,汤液经?白氏内经?外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