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垂论,眼睑下垂,乳房下垂,胃下垂,肝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的中医治疗方法。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大别山养生堂
一,眼睑下垂中指辨证治疗眼睑下垂中医辨证治疗眼睑下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脾虚气弱证- 症状:眼睑下垂,晨起较轻,午后加重,伴肢体困倦,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弱。
-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 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柴胡、升麻升举阳气,协助黄芪升提下陷之中气。
1. 方剂组成与剂量(成人常用量)
- 黄芪15 - 30g、人参(党参)10 - 15g、白术10 - 15g、炙甘草6 - 10g、当归10 - 15g、陈皮6 - 10g、柴胡3 - 6g、升麻3 - 6g。
2. 功效

-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治疗脾虚气陷证,能有效提升中气,改善因中气下陷而导致的各种症状,如眼睑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
3. 方解
- 黄芪:为君药,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黄芪就像是一个强壮的支柱,能把下陷的气机向上提升,同时补充脾胃之气。
- 人参(或党参)、白术、炙甘草:为臣药。人参(党参)补脾益气,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益气和中,三药合用增强黄芪的补气作用,就如同给黄芪提供了助力,让脾胃之气更加充足。
- 当归:养血和营,为佐药。在补气的同时,防止气有余便是火,且能补充气血,使气血相互滋养,因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 陈皮:理气和胃,也是佐药。使全方补而不滞,避免因大量补气药物导致气机壅滞,就像在拥堵的道路上设置了疏导员。
- 柴胡、升麻:为佐使药。它们能升举阳气,协助黄芪升提下陷的中气,就像起重机一样把下陷的气机提升起来。
4. 用法
- 水煎服,一般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先将药物浸泡30 - 60分钟,第一煎20 - 30分钟,第二煎15 - 20分钟,然后将两次煎液混合后服用。具体剂量和用法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
2,风邪袭络证- 症状:突然发生眼睑下垂,多伴有目珠转动不灵,头痛,恶风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
- 治法:疏风通络。
- 方剂:牵正散合羌活胜湿汤加减。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主要用于祛风化痰通络,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等)则能祛风除湿止痛,两方合用驱散风邪,使经络通畅。
牵正散合羌活胜湿汤加减
1. 方剂组成与剂量(成人常用量)
- 牵正散:白附子3 - 6g、僵蚕3 - 10g、全蝎3 - 6g。
- 羌活胜湿汤:羌活6 - 10g、独活6 - 10g、藁本3 - 6g、防风6 - 10g、甘草3 - 6g、川芎3 - 6g、蔓荆子3 - 6g。
2. 功效
- 祛风化痰,通络除湿。主要用于风邪袭络夹湿所引起的眼睑下垂,也可用于治疗面瘫等风痰阻络的疾病,能够缓解因风邪、痰湿导致的经络不通等症状。
3. 方解
- 牵正散部分
- 白附子:为君药,辛温燥烈,善祛风痰,尤其适用于头面之风痰。它是直接针对风痰阻络的关键药物,就像清扫道路上的障碍物一样,把风痰清除,使经络通畅。
- 僵蚕、全蝎:为臣药。僵蚕能祛风化痰,通络止痉;全蝎息风镇痉,通络止痛。它们与白附子相互配合,增强祛风化痰通络的作用,如同给清除风痰的工作增添了助力。
- 羌活胜湿汤部分
- 羌活、独活:为君药。羌活善治上部风湿,独活善治下部风湿,二者合用,可祛一身上下之风湿,就像在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安排了除湿的卫士。
- 藁本、防风、蔓荆子:为臣药。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尤其对巅顶头痛等头面部风湿有效;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是常用的风药;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这几种药物共同增强祛风除湿、止痛的作用。
- 川芎:为佐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它可以使气血通畅,因为气血通畅有利于风邪和湿气的排出,同时也能缓解疼痛。
- 甘草:为佐使药,调和诸药,使各药物相互配合更加协调,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冲突。
4. 用法
- 水煎服,一般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先将药物浸泡30 - 60分钟,第一煎20 - 30分钟,第二煎15 - 20分钟,然后将两次煎液混合后服用。具体剂量和用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体质差异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
3,先天不足证- 症状:自幼眼睑下垂,严重者可遮挡瞳孔,影响视力,常伴有发育迟缓等先天不足的表现。舌淡,苔少,脉细弱。
- 治法:补肾填精,益气养血。
- 方剂:右归饮合八珍汤加减。右归饮(熟地、山药、山茱萸等)能温补肾阳、填精补血,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等)可益气养血,两方合用起到补先天、养后天的作用,改善先天不足导致的眼睑下垂。
右归饮合八珍汤加减。
1. 方剂组成与剂量(成人常用量)
- 右归饮:熟地10 - 30g、山药10 - 15g、山茱萸10 - 15g、枸杞10 - 15g、杜仲10 - 15g、肉桂3 - 6g、制附子3 - 9g(先煎)、炙甘草3 - 6g。
- 八珍汤:人参(党参)10 - 15g、白术10 - 15g、茯苓10 - 15g、当归10 - 15g、川芎6 - 10g、白芍10 - 15g、熟地10 - 15g、炙甘草3 - 6g。
2. 功效
- 温补肾阳、填精补血、益气养血。用于治疗先天不足等原因导致的眼睑下垂,同时对改善全身气血亏虚、肾阳不足的状态也有很好的效果,如畏寒怕冷、面色苍白、发育迟缓等症状。
3. 方解
- 右归饮部分
- 熟地:为君药,甘温滋肾以填真阴,大补肝肾精血,就像给干涸的土地灌溉水源,为肾脏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山药、山茱萸、枸杞、杜仲:为臣药。山药补脾益胃,滋肾益精;山茱萸补养肝肾;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它们辅助熟地加强补肾填精的作用,从多个方面滋养肝肾。
- 肉桂、制附子:为佐药。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制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二者能温补肾阳,就像在体内点燃一把火,驱散虚寒,使阳气得以振奋。
- 炙甘草:为佐使药,调和诸药,使全方的药效更加和缓、协调。
- 八珍汤部分
- 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君药。人参(党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炙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四药合用健脾益气,就像加固人体的根基,为气血生化提供动力。
-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为臣药。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白芍养血调经,熟地滋阴补血。这四味药主要起到补血养血的作用,与补气药物相互配合,使气血相互滋生。
4. 用法
- 水煎服,一般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对于制附子,因为有毒性,需要先煎30 - 60分钟以减毒。先将其他药物浸泡30 - 60分钟,第一煎20 - 30分钟,第二煎15 - 20分钟,然后将两次煎液混合后服用。具体的剂量和用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也可配合针灸疗法,常选取攒竹、丝竹空、阳白等眼周穴位以及足三里、三阴交等补益气血的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眼睑下垂症状。不过中医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并且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乳房下垂中医辨证治疗乳房下垂中医辨证治疗乳房下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脾虚气弱型,- 症状:乳房下垂,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升提固摄。- 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等健脾益气,柴胡、升麻升阳举陷,帮助提升乳房位置。同时可加用山药、芡实等加强健脾固涩的作用。 2,肝肾亏虚型,- 症状:乳房下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红少苔,脉细数。或伴畏寒肢冷、性欲减退,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填精。- 方剂: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 左归丸加减(阴虚为主):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等,滋养肝肾之阴,填充精血,改善乳房因精血不足导致的下垂。- 右归丸加减(阳虚为主):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杜仲、菟丝子、鹿角胶、肉桂、制附子等,温补肾阳,使阳气充足,促进气血运行,提升乳房。
1. 左归丸加减
- 方剂组成与剂量(成人常用量)- 熟地24g、山药12g、枸杞12g、山茱萸12g、川牛膝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烊化)、龟板胶12g(烊化)。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如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各6 - 9g;盗汗者加五味子6g、牡蛎30g(先煎)。- 功效-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用于真阴不足证,可改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遗精滑泄等症状。- 方解- 熟地:为君药,味甘微温,滋肾填精,大补真阴,为补肾滋阴的要药,如同为干涸的肾阴注入源泉。- 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为臣药。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山茱萸补养肝肾;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它们协助熟地增强滋阴补肾之力,从各个方面滋养肝肾之阴。- 川牛膝:为佐药,补肝肾,强筋骨,又能引药下行,使药力更好地作用于下焦肝肾部位,同时防止滋补药物产生滋腻之性。- 鹿角胶、龟板胶:为佐使药,均为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温肾阳,益精血;龟板胶滋阴潜阳,益肾健骨。二者与诸药配伍,阴阳双补,填精益髓。- 用法- 水煎服,一般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鹿角胶、龟板胶需烊化后兑入药汁中服用。先将其他药物浸泡30 - 60分钟,第一煎20 - 30分钟,第二煎15 - 20分钟,然后将两次煎液混合,加入烊化后的鹿角胶和龟板胶服用。2. 右归丸加减 - 方剂组成与剂量(成人常用量)- 熟地24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12g、杜仲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烊化)、当归9g、肉桂6g、制附子6 - 9g(先煎)。若阳虚较甚,可适当增加制附子、肉桂的用量,但要注意其毒性;兼有神疲乏力者可加人参(或党参)10 - 15g。- 功效- 温补肾阳,填精补血。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可改善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等症状。- 方解- 制附子、肉桂:为君药。制附子辛热,回阳救逆,补火助阳;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引火归元。二者温补肾阳,就像在体内点燃一把火,驱散虚寒。-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杜仲、菟丝子:为臣药。熟地滋阴补血;山药补脾益阴;山茱萸补养肝肾;枸杞补肾益精;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这些药物在补肾阳的同时,兼顾肾阴,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起到填精补血的作用。- 鹿角胶:为佐药,温肾阳,益精血,加强温肾补阳的功 3,气血不足型 - 症状:乳房下垂,皮肤干燥、无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润肤养颜。- 方剂:八珍汤加减。其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养血。可加用黄芪增强补气之力,加木瓜、葛根等有一定的丰胸、提升作用的药物。1. 方剂组成与剂量(成人常用量)
- 人参(党参)10 - 15g、白术10 - 15g、茯苓10 - 15g、炙甘草6 - 10g、当归10 - 15g、川芎6 - 10g、白芍10 - 15g、熟地10 - 15g。若兼见失眠,可加酸枣仁10 - 15g、远志6 - 10g;若气虚明显,加重人参(党参)、白术用量;若血虚严重,增加当归、熟地用量。
2. 功效
- 益气补血。主要用于气血两虚证,能够改善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等症状。
3. 方解
- 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君药。人参(党参)大补元气,健脾益肺;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炙甘草补脾和胃,调和诸药。四者合用,重在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就像为气血的生成提供动力和原料。
-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为臣药。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白芍养血调经;熟地滋阴补血。这四味药主要发挥补血养血的作用,与补气药物相互配合,体现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关系,使气血相互滋生,增强补益效果。
4. 用法
- 水煎服,一般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先将药物浸泡30 - 60分钟,第一煎20 - 30分钟,第二煎15 - 20分钟,然后将两次煎液混合后服用。具体剂量和用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
365建站此外,中医还可以通过按摩来辅助治疗。例如,按摩膻中、乳根等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乳房组织的营养供应。同时,患者自身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适当进行胸部锻炼,如扩胸运动等,这对改善乳房下垂也有帮助。不过,中医治疗乳房下垂通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三,胃下垂中医辨证治疗胃下垂中医对胃下垂的辨证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脾虚气陷证- 症状:胃脘坠胀,食后加重,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
-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 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重用黄芪,一般30 - 60g,以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或党参)10 - 15g、白术10 - 15g健脾益气;当归10 - 15g养血和营;陈皮6 - 10g理气和胃;柴胡3 - 6g、升麻3 - 6g升举阳气。还可加枳壳,利用其下气的作用来反佐,增强升提之力。
2,肝郁脾虚证
- 症状:胃脘坠胀,胸胁胀满,嗳气频繁,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食欲减退,大便时干时稀。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 方剂: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逍遥散中柴胡10 - 15g疏肝解郁,当归10 - 15g、白芍10 - 15g养血柔肝,白术10 - 15g、茯苓10 - 15g健脾祛湿,炙甘草6 - 10g调和诸药;四君子汤(人参(或党参)10 - 15g、白术10 - 15g、茯苓10 - 15g、炙甘草6 - 10g)增强健脾益气之功,同时可加木香6 - 10g、砂仁3 - 6g(后下)理气和胃。
3,胃阴不足证
- 症状:胃脘坠胀,隐隐作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 治法:滋阴养胃,和中降逆。
- 方剂:益胃汤加减。沙参10 - 15g、麦冬10 - 15g、生地10 - 15g、玉竹10 - 15g滋阴养胃;加石斛10 - 15g增强养阴生津之力;加半夏6 - 10g、枳壳6 - 10g和中降逆,减轻胃脘坠胀感。
在中医治疗胃下垂的过程中,还可以配合针灸推拿。针刺足三里、中脘、胃俞等穴位,调节胃肠功能;推拿以揉、摩腹部为主,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提升胃部位置。同时,患者要注意饮食规律,少食多餐,避免饭后剧烈运动等。
四,肝下垂中医辨证治疗肝下垂
1. 中气下陷证- 症状:肝脏位置下移,伴有腹部坠胀,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举脏器。- 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黄芪一般用15 - 30g,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或党参)10 - 15g、白术10 - 15g健脾益气;当归10 - 15g养血和营;陈皮6 - 10g理气和胃;柴胡3 - 6g、升麻3 - 6g升举阳气。还可加用枳壳6 - 10g,其虽有下气作用,但与升提药物配伍,能增强升提之效。2. 肝郁脾虚证- 症状:肝下垂,胸胁胀满疼痛,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腹胀,便溏不爽,食欲减退。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方剂: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逍遥散中柴胡10 - 15g疏肝解郁;当归10 - 15g、白芍10 - 15g养血柔肝;白术10 - 15g、茯苓10 - 15g健脾祛湿;炙甘草6 - 10g调和诸药。四君子汤(人参(或党参)10 - 15g、白术10 - 15g、茯苓10 - 15g、炙甘草6 - 10g)增强健脾之功。可加木香6 - 10g、砂仁3 - 6g(后下)理气和胃,以助运化。3. 肝肾阴虚证- 症状:肝下垂,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目眩,咽干口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剂:一贯煎加减。北沙参10 - 15g、麦冬10 - 15g、当归10 - 15g、生地黄10 - 15g、枸杞子10 - 15g、川楝子3 - 6g。生地黄、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北沙参、麦冬滋阴润燥;当归养血活血;川楝子疏肝理气。可加鳖甲10 - 15g(先煎),其有软坚散结、滋阴潜阳之效,对肝下垂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配合适当的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调节身体气血,增强体质。还可以通过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来辅助治疗,起到健脾和胃、滋补肝肾等作用。不过肝下垂情况相对复杂,若病情严重或伴有其他严重肝脏疾病,可能需要综合考虑西医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五,肾下垂中医辨证治疗肾下垂1. 脾肾气虚证- 症状:肾下垂,腰部坠胀酸痛,劳累后加重,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差,腹胀,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细弱。
-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升提。
- 方剂:补中益气汤合无比山药丸加减。补中益气汤(黄芪15 - 30g、人参(或党参)10 - 15g、白术10 - 15g、炙甘草6 - 10g、当归10 - 15g、陈皮6 - 10g、柴胡3 - 6g、升麻3 - 6g)以升阳举陷、健脾益气。无比山药丸(山药15 - 30g、茯苓10 - 15g、泽泻10 - 15g、熟地10 - 15g、山茱萸10 - 15g、巴戟天10 - 15g、杜仲10 - 15g、牛膝10 - 15g、五味子6 - 10g、肉苁蓉10 - 15g、赤石脂10 - 15g)补肾固精。两方合用,达到脾肾双补、升提固摄的目的。
2. 肾阴虚证- 症状:肾下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咽干口燥,五心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 治法:滋补肾阴。
- 方剂:左归丸加减。熟地10 - 30g、山药10 - 15g、枸杞10 - 15g、山茱萸10 - 15g、川牛膝10 - 15g、菟丝子10 - 15g、鹿角胶10 - 15g(烊化)、龟板胶10 - 15g(烊化)。熟地、山药、枸杞等滋补肾阴,填精益髓;鹿角胶、龟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加强滋阴补肾之力。
3. 肾阳虚证- 症状:肾下垂,腰膝冷痛,畏寒肢冷,面色㿠白,神疲乏力,夜尿增多,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
- 治法:温补肾阳。
- 方剂:右归丸加减。熟地10 - 30g、山药10 - 15g、山茱萸10 - 15g、枸杞10 - 15g、杜仲10 - 15g、菟丝子10 - 15g、鹿角胶10 - 15g(烊化)、当归10 - 15g、肉桂3 - 6g、制附子3 - 9g(先煎)。制附子、肉桂温补肾阳;熟地等滋阴补肾,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在治疗过程中,可配合艾灸肾俞、命门、气海、关元等穴位,以温肾助阳、益气升提。同时,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改善。
六,子宫脱垂中医辨证治疗子宫脱垂1. 气虚型- 症状:子宫下移或脱出阴道口外,劳则加剧,小腹下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小便频数,带下量多、质稀色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 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黄芪15 - 30g,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或党参)10 - 15g、白术10 - 15g健脾益气;当归10 - 15g养血和营;陈皮6 - 10g理气和胃;柴胡3 - 6g、升麻3 - 6g升举阳气。可加金樱子10 - 15g、芡实10 - 15g增强固涩作用。
2. 肾虚型- 症状:子宫下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腹下坠,小便频数,夜间尤甚,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
- 治法:补肾固脱。
- 方剂:大补元煎加减。熟地10 - 30g、山药10 - 15g、山茱萸10 - 15g、枸杞10 - 15g、杜仲10 - 15g、当归10 - 15g、人参(或党参)10 - 15g、炙甘草3 - 6g。熟地、山药等滋补肾阴;杜仲强筋健骨;人参(党参)补气;当归养血。若偏肾阳虚,可加鹿角胶10 - 15g(烊化)、制附子3 - 9g(先煎)、肉桂3 - 6g温补肾阳。
3. 湿热型- 症状:子宫脱出阴道口外,表面红肿溃烂,黄水淋漓,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有秽臭气,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治法:清热利湿,升阳举陷。
- 方剂:龙胆泻肝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龙胆泻肝汤(龙胆草3 - 6g、黄芩6 - 10g、栀子6 - 10g、泽泻6 - 10g、木通3 - 6g、车前子10 - 15g(包煎)、当归6 - 10g、生地黄6 - 10g、柴胡6 - 10g、甘草3 - 6g)清热利湿解毒;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两方合用,既能清除湿热,又能提升子宫。
在中医治疗过程中,还可以配合针灸。常用穴位如百会、气海、关元、维道、子宫等,通过针刺或艾灸这些穴位来提升中气、补肾固脱。同时,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大便通畅,以减轻腹压,辅助治疗子宫脱垂。
七,脱肛中医辨证治疗脱肛1. 气虚下陷证- 症状:直肠脱出,便后或劳累后加重,肛门坠胀,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细弱。
-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 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重用黄芪(15 - 30g),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或党参)10 - 15g、白术10 - 15g健脾益气;当归10 - 15g养血和营;陈皮6 - 10g理气和胃;柴胡3 - 6g、升麻3 - 6g升举阳气。可加用五倍子、石榴皮(各10 - 15g)等酸涩之品,以增强收敛固涩作用。
2. 湿热下注证- 症状:直肠脱出,肛门红肿,坠胀疼痛,大便干结或溏泻,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治法:清热利湿,升阳举陷。
- 方剂:葛根芩连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葛根芩连汤(葛根10 - 15g、黄芩6 - 10g、黄连3 - 6g、甘草3 - 6g)清热利湿、止泻;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同时可加用地榆10 - 15g、槐花10 - 15g凉血止血,减轻肛门红肿疼痛。
3. 脾肾两虚证- 症状:直肠脱出,肛门坠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夜尿频多,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 治法:健脾补肾,升阳举陷。
- 方剂:四神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四神丸(补骨脂10 - 15g、肉豆蔻10 - 15g、吴茱萸3 - 6g、五味子6 - 10g)温肾暖脾、涩肠止泻;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可加用桑螵蛸10 - 15g、益智仁10 - 15g以增强补肾缩尿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也可配合针灸疗法,常用穴位如长强、百会、足三里、承山等。通过针刺或艾灸这些穴位,起到升提固摄、调节气血的作用。同时,患者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蹲久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辅助治疗脱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