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
针灸起源与发展针灸作为中华医学宝库中的瑰宝,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据考证,针灸疗法大约诞生于新石器时代,古书里保存着一些关于针灸起源的传说资料,都指向这个时代。灸法的发明与人类知道用火有关,当身体某一部位发生病痛时,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或缓解,故认识到久熨可以用于治疗,继而发展为艾灸。从战国至秦汉时期,针灸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以《内经》成书为标志,此时的医学家们构筑起以经络学说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并卓有成效地运用刺法、灸法等技术防病治病。针灸疗法数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针灸大成》概述:中国古代医学史上,针灸名医辈出,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更是声望卓著。他所著的《针灸大成》闻名天下。《针灸大成》自问世以来,成为医学界的经典,国外也有极大影响,有英、德、法等国译本。杨继洲高深的学术水平和精深的针灸学功底以及高尚的医德备受后人推崇,他为推动中国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功绩名垂史册。1、作者与内容:《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靳贤校正。《针灸大成》以《素问》、《难经》为宗主,针法纲目,详尽记载。经过长期实践,杨继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他将祖传验方与临证经验相结合,汇编了《卫生针灸玄机秘要》。杨继洲在此书基础上,将明代以前如《神应经》《古今医统》《针灸节要》等重要医籍中有关针灸的内容 “悉采集之”,著成10卷20余万字的《针灸大成》一书,公元1601年正式刊行。2、学术价值和影响:《针灸大成》总结了明代以前我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中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证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的针灸手法,并加以归纳整理,记载了各种病症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针灸疗法重要的学习和参考资料。杨继洲针对明朝末年出现崇尚药物而废弃针灸的倾向,向世人反复论述“针灸药物不可缺一”的观点,且对针法和灸法也不偏废任何一种。他强调在临证治疗时要因人施治,选方配穴;还充实了八脉八穴理论,介绍了杨氏家传的许多针刺手法,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学说。《针灸大成》汇集前人针灸学术经验,内容丰富。内容涵盖了针灸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穴位详解、治疗案例等(包括针灸歌赋、经络腧穴、刺法针法、临床治疗等)。不仅在明代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针灸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之作。倪海厦《针灸大成》倪海厦的《针灸大成》是他中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丰富的针灸知识和经验。以下是关于倪海厦针灸大成的一些关键点:针灸原则:强调体力虚、元气不够时不应下针,针灸应与经方、药物并用。特色灸法:介绍了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等多种灸法,及其适应症和操作方法。急救穴位:指出人中、十宣、涌泉、百会等穴位在急救中的重要作用。穴位与疾病:详细总结了各种疾病对应的针灸穴位和治疗方法,如冠心病、中风、哮喘等。九宫飞星针:虽然这不是《针灸大成》中的内容,但提到了九宫飞星针这一古老针法,展示了针灸的多样性和深度。以下是根据倪海厦老师视频,整理的彩图版《针灸大成》学习笔记(全集),图文并茂,供大家参考学习。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